Monday, December 1, 2014

學什麼就會像什麼(you are what you study)嗎?念經濟學會讓人變得更貪婪自私嗎?




()相關性證據:經濟學系教授平均而言比其他學系的教授更少捐獻;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主修經濟學系的學生更有可能為了個人利益而欺騙、對於"貪婪"這個概念的接受度更大、也較不關心"公平"這件事
()自我選擇效果:愈相信"個人利益"至上的人愈有可能選擇主修經濟學(證據較不明顯)
()貫時性證據:主修經濟學系的學生隨著年級增加,對於利他價值愈不看重;選修經濟學課程的學生,在學期末的時候會比學期初更加認定別人是自私的,而自己也會比學期初變得更自私;光是想到經濟學相關詞彙就會讓人同理心降低 

經濟學還是要教,但可以怎麼教比較好呢?

1.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應該列為必修課程
2.要求主修經濟學系的學生廣泛選修(多選一或多選二)社會科學課程,如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
3.在經濟學課程中重新定義"自利"這個概念,讓它也可以涵括助人行為在內。例如,教師可以強調,演化的證據顯示,天擇的過程其實是偏好非自私的行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