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1, 2018

事實勝於雄辯嗎?才不是



當人們區分成不同的群體或陣營時,對於「他群」總是缺乏同理心,因此很容易產生偏見;而當別人舉出違反自己信念的事實時,不但不會就此被說服,反而更容易激起自己的防衛心,固守自己的立場。

Saturday, October 6, 2018

性別失衡與婚姻擠壓



由於重男輕女的觀念與一胎化政策(1979-2015),中國大陸的人口結構早在1950年代起就已出現明顯的性別失衡,從而導致所謂的男性婚姻擠壓(male marriage squeeze)。有研究推估顯示,在未來的幾十年間,潛在的男性對上女性的性比例會超過1.15,換算成人數,每年男性過剩的人數會超過一百萬;而男性總過剩人數到2028年會達到三千萬,並在2043年攀至高峰的四千一百萬(Huang, 2014; Jiang, et al., 2011)。 

Thursday, August 23, 2018

當名女人/女性主義者被控性騷擾,這是 #MeToo 運動的倒退或進步?




先前指證金牌製片人Harvey Weinstein性侵而成為「#MeToo」運動中堅份子之一的意大利女星Asia Argento,近日卻遭《紐約時報》踢爆Argento曾被指控於2013年時(當年37歲)在加州一間酒店房間內,性侵當年只有17歲的男演員Jimmy Bennett,最後Argento同意在一年半內分期賠償Bennett38萬美元,其中第一筆20萬美元的款項,在今年4月支付(1)

Monday, July 9, 2018

體育、犯罪,與司法的潛在關聯



Q1:當運動員習於在運動場上展現暴力肢體衝撞,是否有可能因此轉化為運動場下的暴力犯罪行為? 目前並沒有充分證據顯示,運動員就更容易在運動場下從事暴力犯罪行為。事實上,運動員較常出現的犯罪行為多與物質成癮相關(如酒精或藥物濫用)。即便有運動員從事暴力犯罪行為,也很難說是由運動場上的暴力所導致,更有可能是由成癮物質所促發,或是運動員的成長環境所使然(例如:來自低社經階級的人更有可能擁抱運動生涯,而他們從小生長的環境多充斥著暴力犯罪的因子)(1)

Thursday, May 10, 2018

他不重,他是我兄弟



從基因與遺傳的角度,有證據顯示,患有泛自閉症障礙症候群(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兒童之手足,即便沒有被診斷出患有ASD,卻仍有可能出現社會或行為調適問題的風險(1)

Saturday, May 5, 2018

200歲冥誕快樂,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理解德國:deutschland.de網站特別製作一個專題網頁(1)介紹這位偉大的思想家,還有設計一個小測驗看你對Marx的瞭解有多少(例如:多少人參加Marx的葬禮?--答案就在影片中)。

Tuesday, April 24, 2018

軍旅家庭中兒童的發展與成長



出身軍旅家庭的子女,一般而言,和非軍旅家庭的子女沒有太大差異,但當父母因公於外地部署而必須長時間和子女分離時,前者的身心福祉多會下降,也比後者更容易產生情緒上與行為上的問題。儘管如此,許多軍旅家庭還是可以成功地因應外地部署所帶來的壓力,使其負面結果不必然會產生(1)

Monday, April 16, 2018

「剩女」現象的虛與實


即便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之後,普遍成婚與早婚在中國仍是常態: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齡分別是25.723.5;到了35-39歲時,幾乎所有女性都已結婚,而只有不到5%的男性仍然單身(1)

Thursday, April 12, 2018

孤獨有藥醫嗎?


社會學者Eric Klinenberg指出(1),群居了二十萬年的人類,在五、六十年前開始了獨居生活。近十年內,全球獨居人口增加了33%。美國有七分之一人獨居,大多集中於都市。全球獨居比例最高的四個國家是:瑞典、挪威、芬蘭、丹麥,有40%45%的家庭為獨居;傳統社交生活仰賴家庭為基礎的國家如日本,約有30%人獨居;獨居家庭增加最快的國家是:中國、印度、巴西。關於獨居生活的歷史考察,還可以參考Snell(2)

Tuesday, April 10, 2018

Thursday, April 5, 2018

女性主義的生力軍:男性警務人員


在烏干達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經歷過來自親密伴侶的各種形式的暴力,每天警局都會接獲至少三十件家暴案件的通報,約半數的烏干達國民相信在某些情況下家暴是可接受的。因此有男性警官發起社會運動,將自己設身處地於女性的立場之上(put oursleves in the shoes of women),鼓吹反家暴。

Monday, April 2, 2018

男女薪資差距的起源:青少年工讀階段


Besen-Cassino(1)將研究聚焦在青少年勞動力,因為在這個階段少男和少女大多尚未結婚生子,彼此的教育程度與工作經驗也都旗鼓相當,因此很適合進行相互比較。

Monday, January 22, 2018

關於妥瑞症,你知道多少?


妥瑞症以「動作型」(motor)或「出聲型」(vocal)的「Tics」為特徵,這是一種間歇性出現的小動作,通常出現得很突然而短暫,前者像是眨眼睛、皺眉、蹙鼻、噘嘴、裝鬼臉、聳肩膀、搖頭晃腦、晃手這些快速而短促的簡單動作;後者則像是清喉嚨、咳嗽、出怪聲等短暫的聲音,但50%「出聲型」的患者會突然迸出一些話來(https://goo.gl/8EQsLD)。

Friday, January 12, 2018

社會制度與政策如何影響兒童心理健康?

 

Trump威脅要大規模地驅逐非法移民與難民,有政策分析師與醫師就指出,這已對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帶來潛在的公共衛生危機。遍及全國的小兒科醫師已觀察到愈來愈多的兒童出現睡眠與飲食疾患、焦慮、憂鬱與壓力症狀,而這有可能導致成年後的肥胖、糖尿病、心臟病以及重度焦慮與憂鬱(https://goo.gl/FNvAgL)。

Thursday, January 11, 2018

女人不生育就是自私?

 

Park2005)以韋伯式的社會行動類型學分析男性與女性選擇不生育的動機(https://goo.gl/9r5DUa),發現其中除了很明顯的工具理性在內,也不乏情感與價值理性。例如,男性拒絕承擔親職的理由通常不加掩飾,就是感受到各方面的犠牲,包括財務的支出。相較之下,女性較容易受到伴侶對於親職想法的影響、視親職與職涯發展及個體自主性相互衝突,以及自認缺乏母性本能。

Monday, January 1, 2018

1歲半定終身?



孩童在五歲之前所聽到字數會影響智力的發展與日後的學業能力,而父母對幼年子女說話的字數和其社經地位成正比(https://goo.gl/6dicbgTodd Risley博士的專訪:https://goo.gl/FC1D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