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en-Cassino(1)將研究聚焦在青少年勞動力,因為在這個階段少男和少女大多尚未結婚生子,彼此的教育程度與工作經驗也都旗鼓相當,因此很適合進行相互比較。
Besen-Cassino發現,在12、13歲時,兩性工資大約相同,但在兩年之後開始出現差距,其後隨著年齡增長,差距逐漸拉開。
在青少年工讀階段,男女薪資之所以出現差距,是因為少女集中在自由業(freelance)類型的工作,如褓母(babysitting);而少男集中在穩定受雇型(employee-type)的工作,如服務業(service jobs)之類的工作。
然而,在相同的工作類型之中,還是會出現性別差異。例如,即使同樣作為褓母,少女不僅比少男賺得更少,還會被要求執行一些無償勞動,像是打掃或跑腿。若是同樣在服務業類的工作中,少女和少男也會被分派到不同的職位上,如前者多在客服部門,後者則多從事帳務或人事管理。
青少年工讀階段看似無足輕重,其實卻是進入正式勞動力的踏門磚-在這個階段他們受到勞動力的社會分化並將之內化為自身性別的本質,薪資差距自此一發不可收拾(2)。
------------------------------------------------------------------------
(1)Besen-Cassino,
Y. (2017). The Cost of Being a Girl: Working Teen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Gender Wage Gap.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