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高中生都幹過這檔子事:平時不唸書,撐到考試前才藉助咖啡因大熬夜,極盡所能地把教科書上的東西塞進腦裡。現在,UCLA的研究者說,省省吧。
問題主要出在學習與睡眠之間的取捨。學習,當然是取得學業成就的主要關鍵,但研究者說,學生們往往忽略適當的睡眠對於學業也同等重要。
在本研究中,精神病學教授 Andrew J. Fuligni、UCLA研究生Cari Gillen-O'Neel 和其他共同作者發現,犠牲睡眠以換取更多的學習時間(不論是為了準備考試或要費力完成堆積如山的作業),其實是徒勞無功的。不論學生平常每天花多少時間學習,如果為了比平常花更多時間唸書而犠牲睡眠,她或他很有可能在第二天出現更多學習上的問題。本研究發現目前刊登在線上版的 Child
Development期刊。
「没人說學生不應該唸書,」本研究的資深作者Fuligni表示。「但適量的睡眠對於學業成就同樣至關重要。本研究結果和其他新近的研究頗為一致,都指出睡眠剝奪有礙學習。 」
Fuligni指出,一般而言,當學生保持穩定一致的學習進度時,學習成效最佳。儘管穩定的學習步調最為理想,但高中生在時間上面臨到愈來愈多的要求,可能使得這樣的理想很難實現。舉例來說,穿插在學校課程之中的同儕社交以及打工所佔時間皆大為提升。來自學業上的負擔,如作業,也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努力。因此,許多高中生落得只能發展出極不規律的學習進度,非得利用深夜,投入比平常更多的時間來唸書或完成作業。
然而,Fuligni提到,「在高中生涯期間,儘管學生的平均睡眠時數有所減少,但生理上所需要的睡眠時數仍然保持不變。」
其他研究也顯示,九年級生平均一晚睡7.6小時,到十年級減少為7.3小時,上了十一年級和十二年級又分別降到7.0與6.9 小時「所以,學生一上高中就睡得比所需要的時間還少,而睡眠的缺乏在高中期間隨著時間每下愈況。」Fuligni如是說。
本研究中的樣本為洛杉磯地區三所高中的535位九、十,和十二年級生,種族上則包含拉丁裔、亞洲裔及歐洲裔。在為期十四天的研究裡,學生每天寫日記,以紀錄花多少時間學習、睡了多久,以及是否遭遇到以下兩種學業上的問題:(一)隔天在上課時聽不懂授課內容;(二)在測驗、小考或作業上表現不佳。
整體而言,研究者發現學習時間和學業問題之間的關係愈來愈密切,因為較長的學習時間通常意味著睡得更少;而睡得更少,又可預測出隔日遭遇到更多的學業問題。
「起初,我們很驚訝地發現,在高中生涯的尾聲,抱佛腳k書的隔日反而出現更多的學業問題,」本研究的第一作者Gillen-O'Neel表示,「但在詳加分析睡眠狀況之後,一切就壑然開朗了。雖然我們預期抱佛腳k書不如學生所想得那麼有效,我們的結果則進一步顯示,花更多的時間學習勢必排擠了睡眠的時間。而睡眠上的犠牲正足以解釋為什麼花更多時間學習的隔日,卻出現更多的學習問題。」
當然,平均學習時間較多的學生,傾向得到較高的在校成績。但Fuligni補充,「學業成就可能取決於如何找到方法避免因學習而犠牲睡眠,例如,日復一日保持穩定一致的學習進度、更有效率地運用在校時間,還有犠牲花在其他較不重要活動上的時間。」
Virginia W. Huynh,一樣隸屬於UCLA,是本研究另一位共同作者。所有作者皆表示並無任何利益衝突。本研究則由Russell Sage
Foundation贊助。
By Mark Wheeler
Reference: Gillen-O’Neel, Cari, Huynh,
Virginia W., & Fuligni, Andrew J. "To Study or to Sleep? The
Academic Costs of Extra Studying at the Expense of Sleep." Child
Development.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20 AUG 2012. DOI: 10.1111/j.1467-8624.2012.01834.x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