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研究不斷指出高社經地位與較佳的健康及較低的死亡率有所關聯,但這樣的聯結究竟是導因於可用資源(教育、財富、生涯機會等)的多寡或純粹是因為高社會地位者相較於低社會地位者所享有的光環,則仍非十分清楚。學者稱第二種可能性為「相對剝奪」 。
為了釐清這些因素,哥倫比亞大學Mailman公衛學院的Bruce Link博士率領一群研究者,比較了棒球名人堂入選者、艾美奬(Emmy award)得主、前總統/副總統與在同一場競爭中敗給他們的敵手。研究結果莫衷一是:贏得勝利和壽命的關係有時是正向的,有時為負向,有時又根本微不足道,雖然這些個別差異仍多有啟發之處。總體而言,研究結果顯示享有資源與機會的多寡遠比相對地位來得更為重要。本研究現已刊登在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的線上搶先版,紙本則會在2013年4月出刊。
Link博士與共同作者Richard M. Carpiano博士(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以及Margaret M. Weden博士(RAND智庫)在以下三個群體當中發現了輸贏的不同效果:
艾美奬得主比起落敗的提名者多活了2.7年;棒球名人堂入選者和被提名的落選者相比,在壽命上並未享有任何優勢;總統/副總統當選人還比被他們打敗的候選人,平均而言,少活了5.3年。雖然國家元首有遇刺的風險,但在控制了遭受暗殺的影響後,總統/副總統當選人的劣勢依然存在。
「相對剝奪理論預測輸家在健康與壽命上會全面居於劣勢,但這並不符合我們的觀察。」Link博士如此表示,其為Mailman公衛學院社會醫學科學系的教授。他指出,可能的解釋是,贏得勝利到底會帶來優勢或劣勢,取決於勝利所帶來的機會與伴隨機會而來的壓力,以及兩者之間的扺銷作用。贏得艾美奬通常能帶來重大的生涯發展機會,而這是没得奬就不可能發生的(研究中引用了一位演員John Larroquette的話說:「毫無疑問,贏得艾美奬比什麼都重要」 )。另一方面,棒球名人堂的入選一定發生在職業生涯結束之後,因此對於生涯機會與收入鮮有影響。
至於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這些菁英份子的生活情境的確會發生改變,但勝選也會帶來重大的風險:遇刺的威脅,以及世界上最吃重的工作所產生的極端壓力。20世紀領導美國並在2008年以前過世的15個男人,比起同年齡的一般美國男性平均少活了1.9年。
「我們的研究發現,對於過度強調相對剝奪可以解釋健康不平等的主張,提供了重要的修正。」 Link博士說道。「相對剝奪在健康不平等上可能扮演某些角色,但並不如源自社經地位的生活情境與機會來得重要。」
Reference:
Bruce G. Link, Richard M. Carpiano, and Margaret
M. Weden. "Can Honorific Awards Give Us Clues abou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Mortalit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February 20, 2013, doi: 10.1177/00031224134774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