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標題感到一頭霧水?別擔心,你並不是唯一個不相信統計學正在流行的人。我即使身為多年的統計學家與大學統計學教授,雖然對於統計學目前的大行其道滿心感激,還是忍不住掐了自己一把,好確定這不是一場夢。如果真的是夢,千萬不要叫醒我!
社會統計學家早就明瞭統計思維對於他們的研究所能提供的效用,但你們之中或許仍有許多人對於統計學的興盛大感驚訝。對於統計學的興趣之所以激增,導因於以下幾個現象的聚合:
· 海量資料(Big Data)的出現,以及隨之而來政府與私人雇主對於具有量化分析技術人才的需求
· 在美國及海外對於大學部與研究所統計學程的興趣與日俱增
· 身兼FiveThirtyEight.com部落客與統計學家的Nate Silver迅速爆紅
· 2011年"魔球"(Moneyball)電影彰顯出在運動統計分析上的成長
· 世界各地刻正大肆慶祝的「國際統計學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tatistics)
資訊爆炸
海量資料是指日益普及的數位資料集,因其過於鉅大複雜,而難以使用典型的資料庫管理工具加以處理。Victor Perez
Abreu表示,他是墨西哥數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機率與統計學部門(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的研究員,雇主無不想要開發這些資料集,以達到規畫、生產鏈最適化、獲致新發現與協助決定公共政策等目的。
統計分析將複雜的資料集轉譯為實用的具體洞見,以供政府、企業與科學界使用。統計學家如何在這股海量資料風潮中發揮作用,Raymond Chambers,澳洲Wollongong大學的統計方法論教授,提供了解釋:「資料已經逐漸"海量"化了,但卻不必然帶來更多的知識。因為資料中難免有"雜訊"(noisy)或"遺漏"(missing),或其他的不確定性,多少帶來一些問題;如何描繪出資料的底層結構,也總會出現模糊地帶。透過統計科學,我們得以將數據轉化為資訊,再將資訊轉化為知識。」
資料的爆炸性成長意味著,統計學家的學術訓練使他們具有必備的量化分析技能,因而將會大受重用。在三月份的華爾街月刊中,Dan Thorpe(Wal-Mart零售店的分析與全球消費者觀點資深主管)也提到,統計類工作的崛起,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不無關係,其目的就是為了能界定出消費者的需求與想望。
誘人的生涯選項
眼看著市場上的需求激增,全球各地的大學無不急起直追。一份由 Conference Board of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所做的研究顯示,光在美國一地,從2005到2010之間,大學部基礎統計學程的招生人數成長了百分之四十一。高中生也擁抱這股統計學的興盛及隨之而來令人既振奮又滿意的生涯選項。自從2010年以來,報考AP統計學檢定的學生年復一年的增加,其成長已接近23,000 。
這股學生爆增的熱潮正蔓延至全球各地。Abreu說近年來在墨西哥申請統計學研究所學程的人數已成長了百分之三十。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生物統計學教授Geert Verbeke也說:「過去二十年來統計學碩士學程招生人數持續提升,而且統計學碩士畢業生無人失業。」
統計學達人
被紐約雜誌稱為「數字運算奇才」,Nate Silver於2008年正確預測總統初選的結果以及在正式大選時四十九個州的得主,從此在全美國名聲鵲起。Silver最近對於2012年總統大選在五十個州的預測,更使他成為統計分析的代表性人物,並大大提升統計學的形象。
Silver爆紅之後,上遍各大全國性電視節目,包括MSNBC的Morning Joe以及Comedy Central的The Daily Show,更進一步宣揚統計學的效力。最近,他出版了一本書,名為:「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Why Most
Predictions Fail – But Some Don’t」,也登上了New York Times的暢銷書排行榜,在書中他特別向讀者詳加介紹統計預測模型與分析(題外話,Silver 是今年八月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的專題演講者)。
競爭優勢
魔球(Moneyball)其書與電影首次讓運動統計分析大放光采。儘管在上個世紀的出身卑微,統計學在體育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早已從奧克蘭運動家隊堂而皇之擴及到大聯盟棒球的所有隊伍,甚至也正在滲入職業美式足球與籃球之中。
各球隊無不運用運動統計分析以尋求競爭優勢,例如找出潛力新秀,或者分析在進攻兩次以後仍差距三碼或更多(third and long)的情況下,球隊選擇跑陣而非傳球進攻的頻率。事實上,美國男子排球隊2008年在北京奧運奪冠,就得歸功於楊百翰大學統計學教授的分析。
舉世慶賀
或許是時間上的巧合,國際統計學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tatistics- Statistics2013)今年正受到舉世的注目,也開啟了一般大眾對於分析科學的新興趣。超過1800個組織支持這個遍及全球的慶祝,包括121個國家的國內與國際統計學會、大學、初等與中等學校、企業、政府統計部門以及研究機構等等,其目標如下:
· 提升對於統計學的效力與影響之公共意識
· 將統計學發展成為一門專業,特別是在年輕的人口之中
· 促進機率與統計科學的創意與成長
為達成這個目標,各參與組織無不大力向下列對象宣傳統計學的重要性:科學社群、企業與政府的資料使用者、媒體、政策制訂者、雇主、中學與大學的學生,以及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口。許多參與組織在其所在國之內舉辦研討會、媒體發佈,以及其他教育性與宣傳性的活動 。Statistics2013的核心媒介是一個富有資訊及教育意義的網站(www.statistics2013.org/),在其中即使是門外漢也能藉由淺顯的詞彙學習統計。
這門專業的聲望大為提升之後,一個自然的結果就是對於統計學家的需求乃大量成長,因為世界各地的私部門與政府單位無不希望藉助統計分析以獲取更大的決策能力,這一點已被Chambers(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所注意到。
那又怎樣?
就算我說服你相信統計學很酷,一個合理的問題就是:「那又怎樣?」對於具有統計思維的人才之需求,現已遠遠高於受過正式訓練的人數,所以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時勢來吸引年輕人學習統計學。目前仍有許多工作得以藉助統計學的合理應用而加以改進,因此公眾對於統計學與統計學家的認識若有所提升,在此一層面上將大有助益。身為美國統計學會(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www.amstat.org))的一分子,我們相信善用統計學將能帶來更好的公共政策並提高人類福祉,這樣的確很酷!
By Ronald L. Wasserstein,
Executive Director,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