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醫師與其他母乳倡導者經常鼓勵新手媽媽至少在前六個月以母乳哺育新生嬰兒,因為據稱這在健康上對母子(女)都有好處。很多支持者主張母乳哺育比用配方奶粉具有更多財務上的優勢,因為,他們說,母奶不花錢。但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建議期間內餵哺母乳不須付出代價的想法顯然大錯特錯。
Mary
C. Noonan,Iowa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及本研究的共同作者說:「餵哺母乳六個月或更久不用花錢的說法,只有在媽媽的時間不具任何價值的前提下才會成立」。餵哺母乳真的不須付出任何代價嗎?母乳哺育對女性在收入上的深遠影響,在四月份的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期刊上有所探討。
本研究的樣本為美國的1313位新手媽媽,具有全國代表性。她們都在20或30歲左右生第一胎,生產時間介於1980與1993之間,在生第一胎前也都在職場上工作。Noonan以及Phyllis L. F. Rippeyoung,加拿大Acadia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發現餵哺配方奶者(從未餵哺母乳的媽媽),短期餵哺母乳者(少於六個月)以及長期餵哺母乳者(六個月或以上)都在生產之後經歷到收入上的損失。然而,一般說來,比起其他兩個群體,長期餵哺母乳者在收入上的損失更大,而且為時更久。
Rippeyoung說:「當人們說餵哺母乳無須代價,大概是想說母乳不用花錢購買,而餵哺配方奶則需要購買奶粉與奶瓶。但是這種觀點過於天真,忽略隱性成本的存在:也就是長期餵哺母乳所帶來在收入上的鉅額損失。在我看來,這和女性的無償勞動長期被低估息息相關」。
根據這項研究,比起其他兩個群體,長期餵哺母乳者在生產後犠牲鉅額的收入,絕大部分是因為她們更有可能轉做兼職工作,甚或完全退出勞動力市場。
Noonan說:「透過長期餵哺母乳來執行高強度母職的能力有其階級差異。餵哺母乳者傾向為白人,具有大學學歷以及已婚身分。此外,一般而言,餵哺母乳的女性更有可能嫁給大學學歷的男性,這樣的配偶在財務上為女性退出勞動力市場提供誘因」。
作者提到,鮮少有資料庫會同時考慮到餵哺母乳與女性的勞動行為。Rippeyoung說:「有些貫時性資料關注母乳哺育與親職行為,但我們需要的是蒐集餵哺母乳與女性勞動行為的貫時性資料。具有那類訊息的近期資料實在難以取得。我們希望本研究能促成蒐集餵哺母乳與女性勞動行為的近期資料,好讓我們確認1980到1990初期的母親所展現出來的趨勢是否到現在依然存在。但我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這樣的趨勢會發生改變」。
關於本研究的政策意涵,Rippeyoung以及Noonan認為她們的研究彰顯出對聯邦立法的需求。如果政府還要繼續推廣女性餵哺母乳,在立法的方向上,就要能更廣泛地保護所有母親在職場中餵哺母乳的權利,還要為哺育嬰兒的無酬勞動提供補償。作者更提到,直到2010年為止,在這一方面的聯邦立法還是付之闕如,也就是說没有聯邦法律可以約束雇主為母乳媽媽提供方便或限制雇主對她們的歧視行為。2010年的「患者保護與平價照護法案」(The
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 )僅對母乳哺育提供有限的保護,像是確保女性在上班時間可以有休息時間去擠乳,以及提供廁所以外的地點從事這類活動。
Rippeyoung說:「當前的母乳推廣還是集中在鼓勵女性餵哺母乳,但卻没有提供適當的經濟與社會支持來促進這種行為,現實的情況就是助長性別、階級與種族不平等的重製。對母乳哺育更為友善的立法必須包含有給育嬰假及職場托兒服務。除非類似的政策付諸實行,否則對美國許多女性而言,餵哺配方奶還是唯一實際可行的方案」。
Reference:
Rippeyoung , Phyllis L. F. & Mary C.
Noonan. 2012. “Is Breastfeeding Truly Cost Free? Income Consequences of
Breastfeeding for Wome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7: 244-26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