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0, 2012

絕不後悔!成功老化代表不再去想「要是...就好了」?

Edith Piaf,這位法國偶像唱了一首蔚為流行的歌曲:「Non, je ne regrette rien--不,我絕不後悔」。這位歌手於47歲時死於肝癌,他本人看來絕非健康老化的好例子。但Science最近刊登了一份新研究,顯示「絕不後悔」的哲學對於晚年的情緒健康至為關鍵。

研究者對三組群體進行大腦造影:21位健康的年輕人;2060歲左右的老年人,而他們都在55歲以後發展出憂鬱症狀;最後,20位健康的老年人。當受試者接受腦部掃瞄時,他們正一邊玩著一個電子遊戲。在此遊戲中,每一回合都有八個盒子出現,由左至右依序打開盒子後會出現價值不等的金幣,或者是一個惡魔的圖像,後者的出現意味將會失去在先前的盒子中所贏得的所有金幣。

受試者可以在任何時機選擇停止遊戲,並且將金幣兌換為等值的現金。遊戲結束之時,惡魔的位置會顯示給受試者看,受試者因此就有機會知道他們是否在最好的時機選擇停止遊戲並贏得最大可能的金幣。如此一來,就會帶給受試者產生後悔的可能-即使這個遊戲純粹是由機率決定結果,而無任何技巧可言。

當受試者未能獲得最高金額的次數愈多,他/她下一回合會冒險的機會就愈大:為了減少未來再感到懊悔的可能,行為上自然會出現類似的改變。然而,如此的行為改變效果只出現在年輕人與憂鬱的老年人身上。健康的老年人似乎學會放下懊悔,不讓其影響他們接下來的決策。

三組在腦部反應上也出現差異。當錯過某個機會時,年輕人與憂鬱的老年人在腹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上的活動會降低,而這個部分的大腦區域和酬賞有關。健康的老年人只有在真正損失奬金時才會有類似的反應,但當他們没有贏得最大可能的奬金時,卻不會出現類似的反應。換言之,健康的老年人並不把未能實現的收益視作損失。

相反地,當健康的老年人錯過了贏大錢的機會時,在稱為前扣帶腦皮質(Anterior Cingulate)的區域顯示了腦部活動的增加。此一區域和情緒控制有關。作者因而推測,為了調控自己的失望感,健康的老年人會告訴自己遊戲結果是由他們所無法控制的因素來決定(像是機運或實驗者的操縱),但憂鬱的老年人卻會因為結果不好而自責。

另一個實驗也發現了相似的結果。在此實驗中,研究者比較健康老年人與憂鬱老年人的生理反應。同樣地,憂鬱老年人在懊悔時所產生的生理反應,在健康老年人身上並未發現。

很重要的是,這些差異並不影響整體表現。也就是說,對於錯過的機會回應以更加冒險的行為,至少在這項實驗中,看來並非較好的策略。健康老年人對於可能的懊悔並未產生反應,但也没有因此損害其決策能力。

作者的結論提到:「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如果已經没有什麼機會可以挽回或彌補令人遺憾的行為時,能夠從懊悔的經驗中全身而退,對於維持情緒健康可能具有保護作用」。換言之,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或許還可以駕馭或利用失望感,以便於將來做出更好的決定。但當我們老了的時候,可能不會再有第二次的機會,此時若還感到懊悔實在幫助不大。

因此,教導老年人摒棄失望感或許可以有助於預防甚至治療憂鬱症狀。

的確,大量的晚近研究指出較長的生命期限實際上可能具有演化上的優勢-人們在中年時期會被誘發去帶領與教誨年輕的一代。其他研究發現幸福感與其他正向情緒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提升。所有這些都呈現出更為光明樂觀的老化景象,有別於傳統將老化等同於衰退的簡單觀點。這些發現也能幫助我們甩開懊悔,終其一生維持情緒上的健康。

Source: Maia Szalavitz 

Reference: 

Brassen, Stefanie, Matthias Gamer, Jan Peters, Sebastian Gluth, and Christian Büchel. 2012.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Responsiveness to Missed Chances in Successful and Nonsuccessful Aging.” Science 336 (6081): 612-1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